引言
框架结构作为现代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框架结构施工中质量问题频发。本文将深入剖析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揭示其背后的真相,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框架结构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1. 节点处梁端部钢筋过密
真相分析:
因结构计算的要求,框架结构节点处梁端部的钢筋过密,导致以下问题:
- 钢筋间距太小,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抗拉强度。
- 节点核芯处钢筋纵横交错,混凝土振捣困难,易在核芯区形成蜂窝和孔洞。
- 梁上部负弯矩钢筋较密,易在梁上部形成裂缝。
对策:
- 对梁断面进行合理设计,保证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净距不小于30 mm和1.5d。
- 根据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剪力主要依靠箍箭和混凝土承担,一般不设负弯起钢筋。
-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受力钢筋尽量均匀布置,保证钢筋间距满足构造要求。
2. 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
真相分析:
由于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及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接头处理不当,导致以下问题:
- 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受力后将会导致接头处拉开,使构件产生裂缝,严重的会使结构失稳。
对策:
- 钢筋接头形式必须严格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 柱子位移和错台
真相分析:
在多层、高层建筑采取现浇法进行柱子施工过程中,上下柱部分的楼板处极易发生位移、错台。原因主要有:
- 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准确度不高,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
- 下层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受到侧向撞动。
对策:
- 提高施工人员的放线准确度,确保轴线或柱边线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 加强下层柱模板的支立和支撑,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4. 柱子主筋位移
真相分析:
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柱子主筋位移现象也是经常遇到的。原因主要有:
- 梁、柱节点内布筋较密集,狭小空间内布置大量钢筋会导致钢筋相互冲突,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
对策:
- 合理布置梁、柱节点内的钢筋,避免钢筋相互冲突。
-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柱子主筋位置的正确性。
二、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的对策
1. 加强设计管理
-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确保框架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
- 设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对施工过程中的可能问题有充分的认识。
2. 严格施工管理
-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正确性。
3. 强化质量管理
-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指标的实现。
-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 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 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结论
框架结构施工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通过深入剖析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揭示其背后的真相,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提高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