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破解这些城市绿色难题,各地纷纷探索和实践新的环保治理框架。本文将揭秘这些新框架,探讨其如何助力城市绿色发展。
一、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
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难以覆盖的分散区域,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成为解决污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的蓝深环保技术公司为例,其自主研发的分散式污水处理“集成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些技术包括低碳污水脱氮工艺、MBBR污水脱氮工艺、生态槽污水处理工艺等,通过高耐候玻璃钢与装配式新工艺的应用,大幅提升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1. 分散式污水治理微生态槽
分散式污水治理微生态槽采用生物生态“创新模式”,不仅实现污水污染物降解,更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广泛适用于各类分散式污水处理场景。
2. OEPC模式
蓝深环保提出OEPC模式,在项目伊始,便将运营需求前置,深度融入工程设计,实现建设与运营的无缝对接,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打破传统模式的壁垒。
二、智慧环保监管
生态环境局净月分局创新主动服务、智慧监管、柔性治理“模式,推动环保手续办理更高效、监管更精准。
1. 主动服务
针对企业环保手续办理难点,生态环境局净月分局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全流程协助企业梳理产污环节、匹配治污设施、规范许可填报。
2. 智慧监管
依托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一企一证”动态档案,运用大数据分析、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排污口设置、排放限值等关键环节实施常态化核查。
3. 柔性治理
秉持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对首次轻微违法且及时纠正的企业,以指导整改“替代处罚。
三、绿色转型实践
南京东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溧水生态环境局的精准帮扶下,实现了绿色转型,实现了增产增效。
1. 定制化改造
企业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进行环保改造,硫化车间、刷胶车间全面密闭,废气治理设施升级,新增低氮天然气锅炉和余热回收装置。
2. 绿色投入反哺
车间废气有效收集后,工人生产环境得到改善,招工难问题迎刃而解;周边居民投诉量显著下降,生态环境部门检查频次减少。
四、生态社区建设
广州市越秀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5+20”立体要素体系,系统推进高品质生态社区建设。
1. 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
围绕低碳、宜居、清洁、宁静、和谐五大核心维度,越秀区构建了生态社区建设的整体框架。
2. 二十项具体建设要素
在低碳方面,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在宜居方面,加强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治理;在清洁方面,深化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管理。
五、科技赋能
深圳市松岗河暗渠清淤清障工程采用清淤机器人,为暗涵清肺通络”,让河流重焕生机。
1. 清淤机器人
清淤机器人搭载顺风耳”、千里眼”监测系统,精准识别淤积层结构,在50米范围内实现暗涵可视化作业。
2. 地面远程操控模式
地面远程操控模式更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作业人员无需再冒险进入狭窄、缺氧的暗涵环境。
六、建筑垃圾治理
乐平镇创新打造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以零容忍”执法与资源化”利用双轮驱动,通过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将废弃砖石点石成金”。
1. 闲置地变身环保驿站
在田西村和贤寮村的闲置用地设立建筑垃圾暂存点,将村民建房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堆放。
2. 村居收集—专业运输—工厂再生
搭建起村居收集—专业运输—工厂再生的闭环体系,实现建筑垃圾从围追堵截”到疏渠导流”。
七、煤的“华丽转身”
山西太原用上了氢能公交专线,跑起来既安静又平稳,成了市民绿色出行的新选择。
1. 氢能公交专线
供给这些氢能公交车的能源不是靠电解水制得,也不是从天然气中提取的,而是来自化工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气。
2. 煤化工技术
通过分离氢元素和氧元素,从焦炉煤气中制取高纯度氢气,并打通了从工业废气回收、制氢提纯、储运加注,到氢能公交等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链。
八、环保管家
成都青羊引入“环保管家”赋能企业,为企业输出一站式、全方位、系统性的环保托管服务。
1. 环保巡查
蔡桥街道环保管家团队全面开展环保巡查工作,累计完成环保巡查948次,精准发现环保问题265个。
2. 数据库建设
根据日常的环保巡查工作建立了辖区环保数据库,并持续完善数据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九、绿地保护
高新环保公司石佛项目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更换绿篱、补栽大叶黄杨等举措,重塑绿地生态屏障。
1. 清退、修复、守护
针对商贩占道经营、绿地严重退化的乱象,石佛项目部多措并举,根治绿地顽疾”。
2. 还绿于民
石佛项目部将持续推进还绿于民”工程,以精细化管护筑牢生态基底,让市民推窗见绿、行路有荫。
结语
环保治理新框架的探索和实践,为破解城市绿色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智慧环保监管、绿色转型实践、生态社区建设、科技赋能、建筑垃圾治理、煤的“华丽转身”、环保管家、绿地保护等措施,城市绿色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